點擊次數:更新時間:2017-12-07 15:12:33【打印】
寧海農村垃圾分類開啟“智”時代 一戶一卡實名制,實現垃圾分類投放有源可溯
本報訊(記者孫吉晶 寧海記者站陳云松 袁信祿)在潔美村莊寧海胡陳鄉梅山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只桶身上裝有芯片的家用智能垃圾桶。每天17時到21時之間,村民把餐廚垃圾放到家門口,清運員會開著智能采集清運車進行收集。 “如今,原先放置在角角落落的40只大垃圾桶不見了,村莊環境更加干凈、美觀。”在村里負責垃圾分類工作的葉婉芳說,根據匯總數據,推行垃圾智分類兩個月來,村民的分類參與率達到96%、準確率達81%,分別比9月份提高28%和27%。 2015年,寧海在全市率先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目前,該縣基本實現363個建制村生活垃圾處理全覆蓋,共建成餐廚垃圾再利用中心91個,日處理量60噸。 今年8月,針對農村垃圾分類動態跟蹤難的情況,寧海在下畈、梅山等45個省級試點村設置智分類數據管理云平臺,通過信息化管理,實現對區域性垃圾分類數據信息的收集、存儲、統計、匯總,打通垃圾分類“戶—村—鄉鎮—縣主管單位”和“垃圾產生—垃圾分類—分類收集—分類處理”的全渠道,推動垃圾分類進入2.0智能時代。 垃圾分類服務運營方寧波加多美公司技術人員介紹,智分類數據管理云平臺由智分類收運數據采集和智分類垃圾處理計量監控兩個系統配套組成,通過一戶一卡實名制,實現垃圾分類投放有源可溯。 金華飛是梅山村兩名垃圾清運員之一。她告訴記者,村民們聽到播放的音樂,將自家垃圾桶放至智能采集清運車的稱重掃碼區域,進行自動稱重、讀卡。集滿后的廚余桶會被運至廚余垃圾處理中心處置,其他垃圾運送至就近設立的其他垃圾待運區,等待中轉站收運,進行填埋或焚燒處理。有害垃圾則由村民送到村內統一設置的有害垃圾堆放區。 為了提高村民積極性,清運員會根據桶內垃圾分類情況分等級打分,得分情況會傳送到系統終端。村民可在智分類自助查詢機上查詢每天的積分獲取情況,持卡到村內綠色積分超市兌換日常用品。作為全縣首個垃圾智分類試點村,岔路鎮下畈村目前已發放智能家用垃圾桶336只,建成綠色超市一家,實現了全村垃圾分類的智能化管理。 “寧海將在做好垃圾智分類試點的基礎上,通過兩年左右努力,實現垃圾智分類縣域全覆蓋。”寧??h農辦相關負責人表示。(《寧波日報》 2017年12月07日 頭版頭條) |